所以從一開始找房子,所有的長輩共通的一句話就是,不要急。
聽起來很稀鬆平常,但是看了半年的房子真的就是「不能急」。
剛開始看房子,我們看得都是新建案。從市中心的小坪數,到市郊的大坪數建案我們都到處看。所有的新建案公設比都很高,依照我們的預算以及需求,在市中心的新建案大約只能買登記3x坪實際使用只有20出頭坪的房子。我們鎖定的地區裡面就只剩下二房、或者樓中樓。樓中樓說穿了,其實屬於遊走在法律邊緣的夾層違建。代銷公司或是仲介都會說很划算,可是其實平均單價硬生生的比三米二貴了20%左右。假設同樣地區一坪40萬,一遇到挑高三米四或是三米六,立刻變成48萬。
對於第一間看得房子,我印象非常深刻,是台北市同德街上面的Miho。Miho標榜飯店式管理,分為好幾棟,每一棟又很多戶,複雜得要命。除了不曉得自己的鄰居是誰外,登記35坪實際卻只能使用23.1坪,34%的公設卻要求每坪100元的管理費。雖然當時看到的第一眼覺得裝潢得不錯,而且符合我們只有兩個人住的需求,不過卻沒有真正打動我們的心。花個一千多萬(有一間甚至開到1800萬)只能住在這種鳥籠裡面非常令人難以接受。
陸陸續續,我們又看了幾個新建的社區,例如北投的克拉美地,每個建案總是離不開這些元素:
當然,還有一輩子不曉得會用得到幾次的會議室。我一直無法理解,社區裡面的會議室除了開管委會之外,還可以拿來幹嘛哩?
別開玩笑了。所以我們又繼續看了宏盛天母,問了問價錢,其實狀況也差不多。不過比起克拉美地,宏盛天母的環境顯得更清幽,不過交通也更不方便了。從宏盛天母上班,我可能每天要六點鐘就出門吧。
樣子也長得還不錯,一度讓我們相當動心。不過價格大約坐落在每坪35萬,加上出入一定得雙車,我們想想還是過個二十年再來考慮這種產品吧。
0 意見:
張貼留言